
新成套改革之路
坚守品牌 转型突破 砥砺奋进 再展宏图
------太平洋成套改革之路
历史与成就
上海纺机企业从事化纤装备研发和生产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纺机企业为国家重大项目金山石化及仪征化纤年产1.5吨涤纶短纤维项目成功投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为太平洋机电集团能够聚集集团优势企业,做强做优化纤成套设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趋势,太平洋机电集团于2005年2月整合了下属专业从事化纤装备研发和制造的二纺机化纤事业部(纺丝设备)、上海新四机机电有限公司(后处理设备)、上海太平洋技术有限公司(控制系统)等企业而成立的上海太平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是集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制造加工、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及开车服务为一体的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公司成立以来为中国化纤工业的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近百套生产线已提供给国内外用户使用,总计增加产能近300万吨。
传承与改革
2015年以来中国化纤产能已达到世界总产能的70%以上,对设备制造商来讲,中国国内对化纤成套设备的增量需求已处于停止状态。同时,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纺机制造企业也面临着一次新的重大调整。只有及时调整经营模式,才能赢得市场先机。
2016年太平洋机电集团按照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太平洋机电集团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了产业的深度调整,成为一个能适应上海特定区域、满足市场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结构轻盈的现代化企业。
上海太平洋二纺化纤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而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新的太平洋成套公司将更加突出“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经营理念。通过企业结构重造、运营流程重塑、管控方式重建,着力构建技术型的营销体系、服务型的制造体系和集约型的管控体系,实现企业经营模式的大转型;形成以市场营销拓展、核心产品研发、用户全流程服务等为主的轻资产结构的技术服务型企业;从过去重资产投资,向重技术服务投入转变,实现更好地服务用户的目标。
品牌与坚守
一个企业品牌的建立并被市场认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纺机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市场一定是波浪型发展的,企业不应在低谷时放弃自己的坚持,而是要积极地面对市场的挑战,主动作为,主动调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太平洋成套公司将继续坚持“成套+工程+服务”的企业运作模式,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市场上“SHANGHAI PACIFIC”的品牌美誉度,为中国化纤成套装备走在世界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百年企业一定需要工匠精神,只有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把企业做好。
转型与突破
公司近5年来一直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主要市场在亚洲,以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及东南亚国家等重点区域。这些国家目前化纤设备还无法实现国产化,这为我们中国企业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当然,这些国家对化纤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也要求我们中国企业不断提升化纤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从价格取胜向以质量取胜转变,真正体现中国化纤设备的水平和能力。
我们公司地处上海,大都市对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内涵形成挑战,企业经营的各方面成本压力很大,所以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从追求规模发展,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充分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充分挖掘企业的区域优势,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是要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方向,寻找企业自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做专、做精、做优,使企业的发展更符合用户需求、市场要求、上海特点、国家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装备的技术不断突破,化纤设备也必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用户对化纤设备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才会得到有效的满足,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服务市场。这也是我们公司化纤成套设备需要努力的方向,公司将继续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为中国化纤设备的技术提升作出努力。
创新与希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就是在于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创新。好的企业一定是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普遍追求数量上的发展,缺少突破性的创新努力,创新能力弱也是企业急功近利的综合写照。
这些年来,我们公司在化纤产品上更注重与纤维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产品研发时就注入了工艺的元素,使生产的成套设备更具适应性,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无论是国内客户还是国外客户,我们太平洋的成套设备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优等的纤维产品,得到了用户地肯定。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缺乏有力的动力,市场增量动能不足,国内外企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只有加快调整转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才能适应严峻的竞争局面。我们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以更优的服务质量、更佳的产品质量、更好的产品适用性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目标,走出一条适应上海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新路。